电缆故障测试仪的方法和测试原理
发布时间:2021-08-23 12:11查看次数:1671
任何电缆故障测试仪都是针对故障点的,但就其测试过程而言,一般分为三步:一是故障距离的粗测;另一种是寻找故障电缆的埋地路径;三是准确定位故障点。当然,在实际测试中,这三个步骤根据现场情况是灵活的。
电缆故障的粗略测试方法和发展历史概述
(1)架桥法:
由于电缆已经埋好,电缆故障测试仪的检测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。利用电桥平衡测试原理对电缆初始故障进行粗加工。当时用的是电阻桥、电容桥、低压桥、高压桥等等。利用电桥原理测试电缆故障距离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常用的方法。2000年后,继续使用和开发使用桥梁测试原理的仪器。使用计算机技术后,出现了更多的智能电桥测试仪(如高压数字电桥)。
(2)脉冲反射法:
在70、80年代,电缆故障测试仪通常采用闪测法进行测试。原理是脉冲反射法(也叫雷达法)。使用的仪器主要由电子管和晶体管电路组成,体积庞大。使用的显示器包括示波器频闪仪、存储示波器频闪仪等。20世纪90年代以来,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,智能电缆故障闪络测试仪(闪络测试仪)已经投入使用,其测试原理仍然是脉冲反射法。闪光仪从显像管控制到液晶显示,一般由单片机电路控制,使电缆故障的粗测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。
脉冲反射法的测试原理是:
测量电缆故障时,电缆可视为均匀分布的传输线。根据传输线(长线)理论,当脉冲电压施加在电缆的一端时,脉冲处于一定的速度(由电缆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决定)。当脉冲遇到故障点(或阻抗不均匀)时,沿传输线会发生反射,闪光仪会记录发射脉冲与反射脉冲之间的传输时间 t,故障点的距离Lx可以根据已知的传输来计算,其中Lx=VT/2。